於是硬逼自己7點準時起床,翻著手邊有的靈修書籍和聖經,認真的把我想表達的重點列在紙上,試著用客家話順過一遍。心中不斷想著耶穌基督的降生與受難不就是為了帶來福音並施行拯救,敬拜時邀請大家為著還未認識主的朋友禱告,禱告中站在台前的我差一點就留下眼淚,腦中瞬間冒出好幾個放在禱告中的朋友,我知道上帝早已參與在他們的生命,距離天國就差臨門一腳,禱告中不斷尋求上帝的回應與旨意,依然不知道該如何幫助他們跨出那一步,還在持續等待上帝的回應。
受難,對我而言不僅是受心靈和肉體苦痛,受難更是是一種決志跟隨與完全順服,我期待在教會有不一樣的氣息進入我生命,但從來不希望這是輕鬆自在並充滿喜悅與歡樂的經驗;作為基督徒,受難是必然的更是持續的過程,但這個受難是建立在對上帝的遵從與敬畏。基督的十字架是忍耐擔當的激勵與典範,我們因行善受苦,而能忍耐,在神面前便是可喜悅的,因基督也曾為我們受苦,這是我們比然效法的。祂雖然沒有罪,卻受到羞辱,可是祂從不報復(彼前2:18-23)。聖經說:原來那為萬物所屬為萬物所本的,要領許多的兒子進榮耀裡去,使救他們的元帥,因受苦難得以完全,本是合宜的。(來2:10);祂雖然為兒子,還是因所受的苦難學了順從。祂既得以完全,就為凡順從祂的人成了永遠得救的根源」(希5:7-9),耶穌得以完全與苦難既是一體兩面也是相輔相成的;從道成肉身來看,耶穌是完全的神也是完全的人,人要成熟必須經過各樣的歷練,同樣的,耶穌藉著其所受的苦難學了順從,而苦難成了試煉場,使祂的順從臻於完美,也因著完全的順從成就了一個成聖之路的典範,簡單而言就是:苦難使基督藉順從而成熟,順從使基督藉苦難而完全。因此苦難也使我們藉堅忍而成熟。基督的死是代替性的犧牲,基督代替了我被羞辱掛在十架上,若我們真時領受到基督的犧牲,我們當時刻思想祂曾經為我死,現在我要為祂而活,這也是今日我們奉獻的基礎,耶穌的犧牲並非必要而是我們需要,我們真實的需要他的寬恕、憐憫與擁抱。
耶穌邀請我們跟隨是這樣說:「若有人要跟從我,就當捨己,背起祂的十字架來跟從我」(可8:34)。耶穌知道自己未來必定受苦與受死,祂也暗示門徒也必定背負自己的十字架,來跟隨祂。潘霍華曾說:「基督呼召一個人,是要他來死」,「凡屬基督耶穌的人, 是已經把肉體連肉體的邪情私欲 同釘在十字架上了」,耶穌說祂來是要服事人,不是受人服事,並且要捨命,作多人的贖價,這就是否定自我或放下自我,但神卻從不輕看任何人,也不否認任何人,祂接受那些世人所拒絕的老弱婦孺,且讓我們的軟弱成為他的器皿,所以耶穌的呼召包含了否定自我及肯定自我。惟有順服並定睛十架,我們才能真正明白自我的價值,如同湯樸威廉所寫:「我的價值是我在神面前的價值;而其價極昂,因為基督為我而死」。
放上古倫神父-經驗上帝與改變世界一書中的一段話,當我們講出天上的父這句話時,我們也激發了對內心天堂的渴望。而當我們觸摸到我們的渴望時,我們也隱約感覺到在我們內心的天堂:這就是內在寂靜的空間,在我們心中,那位天上的父就住在那裡,好讓我們朝聖的此刻,就能體驗到天堂,它就在我們旅程的終點永遠等著我們。我相信受難、受苦是上帝的恩典,因為我們有祂尊貴的形象,祂的腳蹤我們必定跟隨,他的旨意我們必定奉行,基督的十字架是通往天國的唯一途徑,當日對基督如此,今日對我們亦然,我相信走上這條路必會發現上帝的愛與恩典是發生在至深之處。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