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週五陳俊堯老師告訴我,希望將一些自己對生科系的看法留給學弟妹當參考,其實為此苦惱了許久,因為我該如何告訴大家,讓我努力在生科系完成學業的動力,不只是「培養興趣」、「認真上課」,更重要的是告所我不得對任何事情馬虎的「信仰」;剛好在苦惱之際,廣告學概論的甘尚平老師又給了清大彭明輝老師所寫的一篇:學術文獻回顧與分析的程序與技巧,這篇開始了我另一個想法。我高中升大一就進到實驗室,我很慶幸也很哀怨甚至後悔,因為我覺得好多的選擇被剝奪了。首先我並不是帶著興趣進去實驗室,我只用了姑且一試的心態,而實驗室老師是爸爸媽媽的好友,加上又是學校團契的負責老師,所以我跟老師的關係很微妙,有點像父女又有些亦師亦友,所以我的大學生活從此被清楚的劃分三大塊:學業、實驗室、團契(教會),就是這麼簡單明瞭。我給自己的實驗室生活30分,因為很多事情讓我在實驗室不是學習技術或知識,我花了將近1/2時間在處理與人的關係,1/4在與老鼠殘鬥,剩下的就是一些自己不曾滿意過的實驗結果和實驗態度,所以這一塊我就略過,我來跟大家聊聊一些特別的經驗吧。但我要說的是,即使在生科生存不是我最初的意願,但我絕不會讓自己在這裡苟延殘喘得過且過的浪費時間,要讓一切都變的更有意義且更具挑戰性。
過去在實驗室並沒有routine的papers presentation,正如多數的大學生,我在大三之前也不太可能自己主動去找文獻看,加上一進實驗室,老師給李我一篇paper,從此我對這個東西打退堂鼓,有強烈被揠苗助長的感覺(苦笑),那時我想做的只有把那些讓我頭痛的專業科目趕快解決掉,低分飛過無妨,但我的自尊心不容我當掉,大一上完李政偉老師的普生部分,我就非常肯定未來三年把所有時間放在分細生(molecular and cell biology),因為那才是我要的;大三開始修研究所的課(細胞訊息傳遞特論),沒有分生與細生基礎,就毅然決然跑去修「分細所」的課,我永遠不會忘記老師幫我簽家退選單時,那種充滿擔憂的表情,結果那個學期考試成績全班第二高,分數還遠遠超過那些研究生,你們說大學生是不是非常flexible?正如彭老師說的:「碩士生和大學生最主要的差別,大學生讀什麼都必須要從頭到尾都懂,碩士生只需要懂他用得著的部分就好!大學生因為面對的知識是有固定的範圍,所以他那樣念。 碩士生面對的知識是沒有範圍的。」大學生在沒有研究進度與專業限制,可以想學什麼就學什麼,這是研究生沒有的優勢與權利,但是你們學了什麼呢?這是個人選擇,沒有對與錯,我認為負責任的態度最重要。
大三下眼看就要準備研究所考試,我不懂如何看paper,實驗室也沒有報paper這種規定或習慣,於是我大膽的上修大四的seminar,又同時修研究所陳紀雄老師的分子癌症生物學,我用了這種暴力強迫自己看paper,有點變態卻非常的有效,這個過程讓我在看彭老師這篇文章時輕易許多。資料檢索的能力可以被培養,圖書館提供了很多直接的方法,當生物人最基本要會使用的NCBI,這都是容易上手的管道,只要肯接觸,即使系統常常改版還是難不倒大學生。當時在做資料篩選時我並沒有做太多的考慮,反正先從龍頭老大開始挑起,也就是Nature,好的期刊對於reader的學習會有極大的幫助,不管是寫作格式、邏輯順序、資料充足、淺而易懂的working hypothesis(頭)和result(尾)的schematic pictures,我真的認為,好的期刊可以大大提升閱讀興趣,也可以加速吸收速度,即使份量可能是小期刊的3倍多,難度與創意遠遠大於我們的想像,但是花時間花力氣絕對是需要的。大學4年中,我要承認陳俊堯老師是我的死穴,除了比較解剖,其餘老師的考試平均都30分左右,每次收到成績單都很哀怨,明明總成績85分沒問題,但最後總是變成72分上下(普生和微生物...),那一次seminar,其實實驗室老師根本沒有幫我rehearse,只有實驗室學姊幫我聽過一次,所有問題都是一一去敲老師的門詢問的,所以那一次presentation俊堯老師坐在台下對我造成非常大的心理壓力,最後泓吉和俊堯老師也不出我所料,問題像傾盆大雨拼命往我頭上倒(我知道泓吉老師要確定我有沒有看懂,俊堯老師是很誠懇的想要多了解分生這一塊領域),即使問題回答的讓老師不甚滿意,下課後老師卻肯定了我的膽識,至少我踏出了第一步。seminr結束緊接著2個禮拜又要在陳紀雄老師的課報paper,而且還是由老師挑選的,好死不死老師給我挑了一篇Nature letter,而且內容是大學四年完全沒接觸過的linc RNA,HOTAIR,當然結果是被電爆,因為太多實驗方法是最新的實驗技術,根本連瞄都沒瞄過,但是老師告訴我,這些挑戰都是必經的,不要害怕。零零總總算下來,我吃了40多篇的papers,而且一篇Nature的references中,大約2/3又是nature,用掃描式閱讀看過一次,不可能全部看懂,但是最基本的人家的實驗目的和結果必須暸落指掌。我很高興自己從3個月一篇nature(在沒有任何翻譯軟體其況下,包括實驗方法至少要懂80%+做好PPT),到兩天一篇,這件事是大學四年中,讓我個人最興奮的一件事,但是這還不夠,除了專業領域,更要跳出去找一篇不曾碰過的知識,所以我在ponpon老師的基因治療中,我選了Alzheimer當作新的挑戰,同樣的面對一堆電生理實驗,我自己也data電的頭昏眼花,還好老師要我們強調"實驗創意"、"實驗背景"、"實驗可行性"。先學會抓住paper的主軸,配合review和progress閱讀,實驗方法可以多聽多看,時間久了大家可以發現,文獻的脈落和方法就是這樣,沒有什麼大變化,只要抓住實驗"創意",這些知識就逃不出你手掌心了。
我在看彭老師這篇文章時,有一個地方讓我感觸良多,但是,好的期刊論文往往是國外著名學府的名師和一流的博士生共同的研究成果,假如你要在鎖定的應用場域上「打敗」他們,突出自己的優點,這基本上是一個很困難的挑戰。即使只是要找出他們的缺點,都已經是一個相當困難的工作了。我在寫研究所考試所需的研究計畫,就碰到了這個問題,我沒辦法創造創意,我只能專別人的漏洞,然後把這個漏洞放大,自己研究計畫的基礎就是建立在這個隨時會坍塌的洞上面,我沒有按這自己專題研究繼續寫,因為我想要拋棄那些研究重新開始(it's too complicated to explain why I want to restart another new researchs),於是我就把最看的papers綜合起來(因為這些都是我最熟西的),把相似和相異之處找出來,再看看自己還能寫些什麼,當然準備research proposal中也是困難重重,因為我都看nature,對一個大學生而言近乎完美的研究,要去找出"瑕疵"真的難上加難。不過口試委員根本連瞄都沒瞄一眼,但是經驗過的東西都是自己的,不管回憶好壞,至少走過的路都會是值得的。
一個大學畢業生,四年下來都是假定「課本是對的」這樣地學下來的,從來沒有學習如何分析課本知識的優缺點,也就是「只有理解的能力,而沒有批判的能力」。碩士生則必須要有「對一切既有進行精確批判」的能力。但是,這個批判並非個人好惡或情緒化的批判,而是真的找得到充分理由去支持的批判。這個批判的能力,讓你有能力自己找到自己的優、缺點,因此也有機會自己精益求精。...。但是,一個嚴格訓練過的合格碩士,他做事的時候應該是不需要有人在背後替他做檢證,他自己就應該要有能力分析自己的優、缺點,主動向上級或平行單位要求支援。鼓勵大家,挑戰自己去修研究所的課,進入實驗室和研究生一起"做研究",可以跳脫大學生就跳吧!因為我熱愛分生,所以這四年光分細生相關我總共修了超過15學分,課本的錢應該也超過萬....,但是研究所小班制真的可以有更多時間去直接面對老師的挑戰,直接面對觀念上的問題,即使未來不會走學術或是研究,但是大學生可以試著去提出自身的問題,不管是學習、知識甚至態度上的問題,並且用心去檢視並改善,這才是來大學的目的,80%的人離開學校後不會學以致用,但是一旦你帶著正確的學習態度與洞察事情的能力,這些永遠都會是個人最棒的能力,不要只想的去做大學生"應該"做的事,我,身為一個大學生,我沒有希望自己成績卓越,但是我希望自己用"活"的方式去學習"活"的東西。「獨立自主的判斷能力」是進到大學老師就不斷提醒的,判斷是個人的,不要把判斷變成普遍的"價值觀",如果大學畢業生的主要能力是吸收既有知識,碩士畢業生要有能力創造知識,那先創造個人的獨特性吧!
這是我正式報過的4篇(按照上台前後順序排列),若對分細生相關研究有興趣者,這幾篇絕對值得用心一讀:
1. A luminal epithelial stem cell that is a cell of origin for prostate cancer. Nature08361(這篇真的很複雜,被問的亂七八糟的就是這篇,但多數是很美的古典分生技術)
2. Long non-coding RNA HOTAIR reprograms chromatin state to promote cancer metastasis. Nature08975 (當時大三下報,裡面都是用最新high throughput的array data做分析,在台灣生技公司還找不到這些服務)
3. A coding-independent function of gene and pseudogene mRNAs regulates tumour biology. Nature09144 (據泓吉老師說法,這篇研究結果以後一定出現在各位的分生課本中)
4. Reversing EphB2 depletion rescues cognitive functions in Alzheimer model. Nature09635(這篇可以認識自己的記憶形成經過哪些signal pathways,用字遣詞的文學素養很高)
寫完同時,LAVAZZA冷了,罐子裡的咖啡粉也見底了,我的靈感來源,正在消失殆盡.....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