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 Jul 2009

The Shack 小屋真是本好書!

看完小屋這本書好一陣子了,拖到現在才放上分享心情,這真是一部平易近人信仰小說,一個人真實地與三位一體的神面對面溝通、生活,如果讀者只是將它當作一本普通小說來讀,實在是非常可惜!我覺得,小屋有點像一本詮釋書,藉著一個人的生命改變讓我們珍視與神之間的連結,小屋詮釋神與人的關係、新約聖經中上帝藉由獨生子耶穌基督來到世界的意義和神那不變的愛,當然面對最自己的信仰話題,還是得回歸到聖經中字句的教導與提醒,小屋不只提供了一種不一樣的方式讓基督徒審視自己與神的關係,也讓異教徒對我們的信仰有不同的看法與體會;我並沒有以緩慢的速度閱讀,但看完後忍不住又看了好幾遍,我不斷思考若將來某一天我也與神面對面時,我是否能完全的坦然面對與認罪;我太習慣去聽或看別人的見證,我們是否忘記自己應該也要有好的生命見證,不是與人比較而是在靈裡面不斷更新自己,隨時與神有好的連結與對話。

三為一體的神在本書中分別有獨立真實的軀體,我們對上帝的印象是一道光,耶穌有一張俊俏的臉並留著鬍子,而聖靈有時化為鴿子,有時像一陣風從我們身旁劃過,書中上帝是一位高大的黑人女性(書中稱老爹),耶穌是一位長的毫無特色的希伯來人,而聖靈是一位名叫沙瑞玉的瘦小亞洲女子,但是他們卻是無時無刻互通的,非常顛覆傳統的形容吧!書中主角麥肯錫在暴力的陰影中成長,而他所寶貝的小女兒蜜思則死於殺人狂的手中,老爹親自邀他回到女兒受害現場(一棟小屋),帶領他經歷生命的改變,起初麥肯錫以為是別人惡作劇,後來為一探究竟麥肯錫帶著滿腹的怒氣與半信半疑的態度回到小屋,在這裡他藉著神的愛與對談,他受創的心靈被醫治、扭曲的想法不再成為生命破口、自以為是的態度已被軟化,麥肯錫不再埋怨、不再憂傷,因為神的愛的澆灌使他由內而外完全地重生。

我好喜歡這本書,它讓我在讀聖經時發現聖經中溫柔的一面,而非艱澀的教導,天父如此的愛我們,如果我們願意,他會是我們最好的父親;書中一直不斷討論上帝的創造中是否包含惹人厭的「罪」?「罪」是否阻擋我們與神親近?神的「愛」真地那麼難理解嗎?神如何看待我們人的「自作主張」。我們常因為不順利而怪罪神為何拋棄或忽略我們,而事實上神的離開只是我們的「感覺」,或許當我們只看見自己的痛苦時,我們自己早先一步離開神了!書中舉了一個例子:鳥的被造是用來飛翔,停在地面上是對牠們飛行能力「之內」的一種限制而非顛倒過來,而人被造是要被愛,所以不被愛的人生也是一種限制而非顛倒過來,若我們活著沒人愛就像鳥兒的翅膀被剪斷,飛行力硬是被剝奪,這不是上帝要給我們的;而痛苦可能剪斷我們的翅膀,讓我們無法飛翔,若痛苦一直存在沒有被解決,我們會忘記自己是被創造來被愛的,而我們每個人卻擁有老爹完全的愛!神創造我們,讓我們活在滿足的狀態,而當亞當和夏娃選擇違背神時,一切都被打亂了,而一切的罪都是在神的預料中,神並沒有選擇摧毀已變質的創造,祂反而進到這脫序的世界─那就是上帝在耶穌基督身上所成就的。耶穌到底是神還是人?小屋是這樣說的,「耶穌是十足的人也是十足的神,他有飛行能力但他選擇留在充滿限制的地面,所以他名叫以馬內利─『神與我們同在』,耶穌活出與神的關係,耶穌絕對相信上帝生命在他裡面,並全然相信上帝的愛與和善,所以耶穌身為一個有限制的人能夠行神蹟,是因為對上帝完全的『信』,使上帝可藉由耶穌而運行他的大能」,說實在我這裡還是不太懂,但我知道耶穌在地上時上帝是在天上,這時三位一體是暫時分開的,但上帝絕對是與耶穌同在的!

說到愛,因為我們是有靈性的神所造的,正如聖經說的我們的身體是父母給的,但我們的靈是神所賜與的,大家還記得創世紀中神將生氣(希臘文為靈的意思)吹在亞當鼻孔中,亞當就成為有靈活的人,我們有愛與關係也是因為造我們的神的作為無法與愛分離,神因為愛我們所以猜遣耶穌來到這個世界,耶穌來不是代表權力,不是為了顯示自己優越,當他來到世上同時也限制了自己,但他依然來了,為了促進我們與神尊崇的關係他選擇自我限制也就是去服務人,我們一切言行舉止都在神的掌握中,但祂選擇陪伴我們走過痛苦與喜樂,因為我們與神關係是愛與尊重,不是一段強迫的關係!耶穌對麥肯錫說:「真誠的關係由順服而彰顯」。神沒有最愛的人,但祂特別喜歡每個人,聽起來很矛盾!一開始我也不懂但後來豁然開朗,有一段神智慧的化身(蘇菲亞)要麥肯錫去想想自己兒女,並說出對每個孩子的看法,各位也不妨試著想想身邊每個人,你會發覺每個人都有自己特別的地方,而那些特點似乎讓你特別著迷不是嗎?麥肯錫也是,他好愛他每個孩子,因為他們都是獨一無二的,雖然有時會因為孩子不聽話或任性生氣,也許當父親的他會沒有尊嚴,但那一點都不會影響對孩子的愛,天父也會因為我們搞出的爛攤子而生氣,而祂的怒氣也是愛的表達,老爹告訴麥肯錫說:「我不需要為人的罪來處罰他們,罪本身就是懲罰,從內在將人吞噬一空。我的目的不在懲罰罪,我的樂趣在於治好罪」,這樣的父親你不接納嗎!我們與神的關係沒有任何權利的施壓,若關係中包含指揮或命令系統時,這些系統只會破壞關係而不會促成關係,我們只要單純享受與神美妙的關係,神的要求如同聖經中的教導要我們該如何行事,很難,真的太難了!「信任」是在一段被愛的關係中所結的果子,如果我們沒有看見自己被愛,我們就不能信任神,而我們就看不見美善的神,我們會選擇活在自我中心,忘記自己是活在神的保護中,但神想與我們分享屬天的愛、喜悅、自由與光明,這些不是為利益而存在的階級,神不會利用我們,祂因為愛我們所以訂下聖經中所有的旨意,為的是要我們走在正確的道路上,一切的約定並非神要證明自己的全能與勝利,神最終的目的是在於「救贖」,神不要求我們什麼,但祂單單希望當我們往下沉時,讓祂來救我們。

恐懼,人總是害怕擔心未來,為什麼我們生命中有那麼多恐懼呢?因為我們不相信神,我們不知道神愛我們,或許這樣恐懼不會直接關乎死活,但是卻讓我們對未來沒有盼望,耶穌對麥肯錫說:「你會唱,你會講,但是你不知道」,麥肯錫覺得和耶穌在一起比較自在,耶穌回答說:「因為我是人類,所們首先有很多共通點。」記得我們唯有藉著耶穌基督才能到上帝那裡,書中耶穌是個長相平凡的人,但重點是「本質」超越外表,我們要認識神的本質,表像只會暫時覆蓋真實,我們與神的關係是真實還是表象呢?耶穌對麥肯錫說:「不要認為只因你看不見我,我們的關係就一定比較不真實」,換句話說我們即使無法看見神,我們與神關係依然可以很真實,但是前提是「神在我們裡面,我們也住在神裡面」,當神在我們心中,看事情的角度是否不再如此的狹隘?我們常常去論斷別人好壞,「論斷」通常來自自己的眼光,對於惡的事物我們沒有了解透徹的能力,但我們卻有極大的能力斷定善惡,我們如何斷定(定義)善、惡?麥肯錫害大多人一樣,當某些人、事、物威脅到你的利益或造成你的痛苦不安甚至要附上極大的代價,你就會說那是惡,而「善」總是讓我們有安全感或者有喜愛的感覺,回過頭想這一切都滿足了人類自私與自我中心,很多結果甚至是出乎意料;沙瑞玉對麥肯錫說:「讓事情變得更混亂的,是你斷定的善會隨著時間和環境改變」,當亞當夏娃決定吃下分別善惡果時,「使肉體與心靈分離,他們選擇的氣息中,排除的正是上帝的氣息」,這在神裡面我們必須放棄完全依照自己的主張決定善惡的權力,我們必須對神具備完全的了解,這樣才能完全的信任,並學習在神的美善中交託。沙瑞預告訴麥肯錫:「惡與暗實際上不存在,只能在相對於善與光時才能讓人明白」,而三位一體的神是光、是善也是愛,在神裡面沒有黑暗,當我們離開神,我們只會把自己逼入困境,神是真理、道路與生命,與祂分離就是死亡。

書中有一段是─大法官來了,這是我最喜歡的一段,看完真的有驚心動魄的感覺。蘇菲亞要麥肯錫當「法官」,理由是麥肯錫論斷過很多人、評斷別人的價值,你我都是這樣的人吧!總是採自我中心觀點!麥肯錫突然卻步了,但蘇菲亞堅持非做不可,她要他審判上帝與人類,首先麥肯錫五個孩子只有兩個能上天堂,剩下三個非下地獄不可,要是你能做出決定嗎?麥肯錫不能,同樣的你也絕對無法決定,因為你愛你所愛的人;最後麥肯錫說自己代替他們,請蘇菲雅讓他為孩子去,大家可以了解耶穌的死嗎?神愛我們每個人,愛到讓自己寶貝兒子釘死在十架上,神完全地愛超越了憤怒與罪。我們常常埋怨神,因為祂們有阻止「惡」的發生,我們希望神給我們「自由」或「獨立」,「自由」或「獨立」的結果卻是人失控的製造紛爭與痛苦,現在我們卻回過頭對神發脾氣為何不親自控制每一件事;大法官事件後老爹對麥肯錫說:「審判無關毀滅,而是將事理導正。」

基督教信仰不是我們地累贅,神的國是隨時開放的,只要你想進入你就可以進入,上帝設立每間教會不是形式上的建築,而是人共同的心靈城市,一個包和生命、氣息、愛上帝的群體,上帝要給我們豐盛的生命,因上帝而豐盛的生命!神愛世界上所有人,不管你是甚麼宗教,神樂於參與你們的轉變─成為老爹的孩子、弟兄姊妹和愛人,神親自走過每一條路去與你相遇,他會親自找到迷失的你;而身為一位神的追求者,神不會希望成為你價值表裡的第一位,祂要成為每一件事的中心,神不是金字塔的頂端,祂要成為活體的中心,也就是我們生命中無時無刻的中心。最後老爹要麥肯錫原諒殺害蜜思的殺人狂,老爹說:「麥肯,你原諒這個人,對你而言就是將他釋放給我,讓我能救贖他」,我想這也是給自己救贖和釋放的機會,不要老是把自己陷在憤怒中,若痛苦一直存在沒有被解決,我們會忘記自己是被創造來被愛的,每個人要在愛與原諒中找到比恨更大的力量。

23 Jul 2009

原來!

回到實驗室,真是再度挑戰自己的信心!
實驗室,完全的法西斯主義,絕對的服從,毫無自尊與人格!
毫不留情的一句話:「表示你笨」,
突然間自信沒了,人格連帶的被踩在腳底下扭曲,
兩個人的錯,卻只有我被指著罵得狗血淋頭,
一年前幫老闆做了一件錯事,
結果,被關在實驗室臭罵一頓,
成功,真的只有這麼一條狹窄的路嗎?
一條不起眼的狗,
讓實驗室掃到颱風尾,
回到實驗室只是單純想學實驗,
回到實驗室確是噩夢的開始,
不管你再多麼有理,
因為你是學生你就要硬被說聲不是,
因為你是學生你就要認受不受控制的發飆,
因為你是學生你就要學會包容不需要情緒控制的助理,
因為不是助理你就要低著頭被教訓,
因為不是助理你就要被人身攻擊,
因為不是助理你就要被不平等對待,
原來神的愛也進不了實驗室的門,
原來進實驗室自尊與人格都必須被剝奪,
不需要與人有好的相處,
因為你來,
第一件事學實驗,
第二件是學實驗,
第三件是學實驗,
巴結人?
能巴結的也只有那不受控制的助理。
哪裡事情緒出口,
聖經,
但我又不是為義受逼迫,
我該如何像神求,
詩篇68篇
5 神在他 的聖所作孤的 父,作寡婦的伸冤者 。
6 神叫孤獨的有家,使被囚的出來享福;惟有悖逆的住在乾燥之地。
10 你的會眾住在其中;  神啊,你的恩惠是為困苦人預備的。
19 天天背負我們重擔的主,就是拯救我們的神,是應當稱頌的!
20 神是為我們施行諸般救恩的神;人能脫離死亡是在乎主耶和華。

6 Jul 2009

NO.17 good soldier of Christ Jesus theological camp

台灣神學院第17屆基督精兵營—Breaking Self,人生中第一次的神學營會,讓我畢生難忘的可貴記憶,大會主題Breaking Self就是要我們破碎自己,再藉由神把我們重新完整拼湊。加爾文,一個影響長老教會500年歷史的人物,一個不斷突破與更新自己和上帝關係的人,一個奠定長老教會神學思想重要的人物,加爾文就是這次營會的主題,他讓我們看見和聽見宗教改革的過去、現在與未來。

我是一個很難融入人群的人,縱然從小在教會長大,但我看見很多人之間永遠無法跨越的鴻溝,也得到很多沒有單純的愛;當我一發現基督精兵營只限名額80人我真的很高興,因為300多人的營會是我心中的障礙,所以大門、大靈、神研讓我卻步,於是我下定決心參加,加上神學工作坊信德哥專講後的宣傳實在讓人很心動!確定是否參加的過程中一度因為準備多益英文檢定而有所遲疑,但後來還是決定暫時放下身邊很多惱人的問題,去未曾進入的爸爸的母校走走,好好認識自己所屬的長老教會並省視自己的信仰。

第二天我們進行加爾文主義和亞米紐斯主義的辯論,其中加爾文主義的五點教義(Total inability, unconditional election, limited atonement, irresistible grace, perseverance of the saint)英文縮寫為TULIP,其中有限的代贖、不可抗拒的恩典、聖徒的堅忍讓我無法認同,辯論中我還一度被反方給辯倒,後來我在另一本書中看到另一種不同的TULIP解讀方式,分別是triune love, unselfish election, limitless reconciliation, inspiring grace, passionate & persistent saint,這五點看起來較折衷,沒有加爾文主義來的那麼絕對!不過加爾文主義是多方主張的統稱,並非由加爾文自己提出的,若真的要深入了解加爾文的文學思想,還是回歸到《基督教要義》會更妥當。

長老教會正處於一個轉型的世代,這個過渡期讓我久久無法面對自己的想法,甚至很痛苦,我希望長老教會能保留傳統,但是不能執著於「熟悉」的禮儀,信德哥說了一句話:「作為一個名詞的教會是一種傳統的記憶」,幾天下來的小組分享我發現兩個讓我很難過的問題,第一、人數對於人去教會的影響非常大,第二、聖詩真的必要嗎?多數同學對於第一天到營會的印象是人怎麼那麼少,感覺就不好玩,當一天天過去才慢慢發現營會中的「梗」真的很吸引人;教會或營會人數多寡真的那麼重要嗎?難道一定要人很多才能認識神嗎?難道要不斷有火熱敬拜讚美才能經歷聖靈嗎?難道一定邀方言才能讓神更親近神嗎?我的心中一直有好多爭戰,因為我不希望教會中的長者總是習慣傳統,我也不希望年輕一輩的眼中只有那種充滿感動、或熱與眼淚的敬拜讚美,或許大家很難想像我是在多傳統的長老教會長大,我的牧師爸爸對蹦蹦跳跳的敬拜是多麼不以為然;雖然我是客家人,但離開母會我依然選擇台語禮拜當作自己的主日崇拜,老實說我並不是那麼喜歡聖詩,牧師的講道我可能有部分聽不懂,但是我還是在國、台語禮拜間做了這樣的一個選擇,為什麼?因為我發現自己要安靜且謹慎來到神面前才能清楚聽見神所要對我說的話,牧師對長輩們的教導總是多過我的期待,然而處於這個世代的我們,重視的不是親近神的話語而是如何被聖靈感動,教會人多好像才是復興應有的樣式,人少是一件讓人擔心的處境,傳統的禮拜似乎在年輕一輩眼中是愚昧的,而高聲歡唱才是合乎潮流的,沒有敬拜讚美的教會好像注定面臨被淘汰的危機!教會是建立在神的話語而不是建立在音樂,加爾文不也強調上帝的靈與上帝的話同時動工;有些同學對於聖詩不以為然,分享中他們認為聖詩很無聊、讓人想睡覺,為什麼大人還是要唱聖詩,我曾經問過爸爸這個問題,他回答我說:「重點在於詩歌中的歌詞,聖詩的歌詞可以將信仰帶到更深層問題,可以讓自己對信仰有更多思考」,這又是讓我感到痛苦的地方,難道這是讓長輩不願意學習接受新事物的藉口?我發現長老教會必須面對新一代的需求,但卻不能忽視長者對傳統的堅持,而年輕人認為長者思想老舊過時,而長著認為年輕人只顧自己開心不替他們著想,這些問題不斷循環,問題最後的解決方式通常是─老、少分別開來,當問題碰在一起時就只有爭吵的火花並沒有好的溝通!

今年是加爾文誕生500年,也是長老教會重要的一年,營會四天我們認識加爾文如何重視與神真實的關係,如何藉著神去認識真實的自己,自己印象最深的是加爾文如何在痛苦中堅持宗教改革,當我發現加爾文被趕出日內瓦的同時他變得如此輕鬆無負擔,我不經回頭看過去兩年的自己,這兩年團契有很多事工,但真正讓人倍感壓力的不是「事」而是「人」,一方面聽到母會有很多「人」溝通不良而產生的問題,自己嘗試去聖經中找尋安慰的聲音,但諸多煩惱交錯在一起讓我很長一段時間無法處理情緒問題;在營會第三天晚上專講─Change 永遠施工中的親密 後的禱告,信德哥要我們為和自己和嫌隙的人禱告時我完全崩潰,眼淚完全不聽使喚的湧出眼眶,剎那間我才了解自己逃避生命破口好一段時間了,該是放下那自己走不過的情緒的時候了;作為牧師的孩子我們比人白白享受更多的愛,卻也使我們被逼著面對很多小孩不必理會的問題,身為一個PK我們可能無法替自己的父母伸張正義,我們的服事可能被視為理所當然,更痛的是,我們的負面情緒被忽視;身為一個缺乏學生同工的團契社長,我必須負擔多數的事工與輔導們的莫名壓力,我要面對我有期待的的輔導,我要面對自己不喜歡的人,我要幫父母分擔心中的鬱悶與辛酸,我要調和團契內不同的意見,更困難的,我要面對自己的軟弱,這兩年來我逃避很多問題,但最終還是無法逃避神面前那個軟弱的自己。營會第二晚,姐姐跟我說小組分享的時間,當她提起團契中很多的紛爭與攻擊時,她也不住的流淚,當我聽到姐姐跟這麼說時,我還很理性的說妳:「石老師不是才剛分享完說,只要轉個方向,把焦點放在神要你做的工上面,妳就不會太在意別人」,而我卻忘了自己也是個軟弱者,因為我也常常模糊焦點。

石素英老師說,一個完整的人必定有情緒,而神卻接納不完全的我們同時代表祂接納我們的情緒,今年我卸下社長的職分,同時間我真的好高興好輕鬆,我可以像加爾文一樣不用再去理會那些繁雜的聲音,但是我不斷提醒自己說:「不能因此就推卸責任」,人所要面對的是天上的父,我們若失去與父神好的關係我們是無法與人和好的,我們要傳福音的首要條件就是,在神面前承認自己的軟弱與不足,並認識自己,重新定義自己的生命後,藉著神所應允的恩典與智慧去向人傳揚祂的福音;熙皓哥曾經向我們分享,每個人來到團契就是坦然面對彼此的時間,坦然會讓我們發現自己可能是逃避神的約拿或膽怯面對耶穌的撒該,若我們沒有面對自己,今天我們可能就是站在樹下謾罵並嘲笑撒該的人。營會最後一天專講─Go! Go! Calvin,信德哥再次提醒我們,現在不管我們在任何一個專業,都是裝備自己的過程,如同不起眼甚至差點被父親遺忘的大衛,他能一次命中哥利亞的要害絕對不是偶然的,他先前一定有多次的練習,而這項技能會為大衛帶來勝利,或許也是大衛自己意料之外的結果,加爾文也是很好的例子,早年專研法律的他,後來回到神學研究,或許法律看似無用,但法律的訓練造使加爾文成為一位心思細膩、思考周詳、謹言慎行的宗教改革家,而回到我們自己的專業,現在看似與服事毫無關聯,未來有一天我們的專業也會成為神所用,有一天我們要成為異花授粉者,信德哥也不斷的提醒我們,離開自己的領域回到教會,也千萬不能有屬靈的驕傲;這次營會的小組安排非常奇妙,我們的小組員多書都年紀比我小,學校團契經驗似乎也不多,每次的分享,我的話好像特別多(真是不好意思),很大的原因是在團契兩年的操練,我不斷面對信仰上的問題與阻礙,而這些過程讓我慢慢學習去面對自己和面對神給我的挑戰,這次的營會的自我表現,是這兩年來不斷累積所展現的;最近遲疑是否該繼續往生科發展的我,在營會一次又一次的體驗中,神慢慢讓我找回失焦已久的眼光,這段日子一路走來跌跌撞撞,眼淚和歡笑也毫無次序的參雜一起,深信神讓我來決定來到基督精兵營都有祂美好的旨意與安排。四天營會結束並沒有帶來太多離別的悲傷,因為我們依然同為神國的人,離開台神的腳步將會持續往前走,基督精兵營成為我們服事中裝備的一站,願神繼續看顧辛苦照顧我們的每位同工、講台上賣力引導我們的石老師與信德哥和即將成為教會支柱的每一為基督精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