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 Nov 2009

自己要成為見證神的人




詹致遠博士 華人佼佼者
誰說旅法華人地位低微,無法進入法國尖端科技領域?筆者今天說的這位華人,不但能進入法國尖端科技領域,而且能進入法國國防部主理重要工作。這位風雲人物,就是旅法華人詹致遠先生,他是法國國家科學博士、法國工學博士。
也許是能者我勞吧,詹博士的職務像一串珍珠那樣長︰他是法國國立南特大學高等機械工程學院教授兼科學研究室主任;機械材料科學研究所所長;法國研究與工業部新材料撞擊材料力學綜合研究組主任;法國國防部科技研究督導廳常任顧問;北大西洋公約研究計劃下資助法國國立高等機械工程學院和西德 FRAONHOFER 研究中心撞擊材料力學研究合作負責人;法國與西德兩方國防部高應力呈屬材料撞擊力學研究計劃法方負責人之一;法國高等機械工程學院與美國布朗大學工程學院材料動態塑性學研究合作負責人之一;南特大學與台灣科學委員會及台南成功大學與法國材料及結構撞擊力學學會創始人之一;最近他又被為法國工業部新材料委員會主席。
詹致遠博士前後發表的論文甚多,最重要的有七十余篇。詹博士長于專長于撞擊力學與材料的反應。例如︰飛機墜毀所甩受的撞擊後果;地震波傳導的沖擊;材料及受飛彈撞擊的狀態等。筆者問他什麼狀態,是不是防穿甲彈的硬質鋼材?他就這已是過時了,因為防穿甲彈,就得要 18 厘米以上厚的鋼板,而這樣重,沒有機械能拖動。現有研究的是軟性材料,飛彈射入後,材料內部本身發生爆炸,把飛彈炸斷而保存自己。
詹博士經常到各地參加國際會議。今年五月,西德主辦國際撞擊力學會議,邀請他做大會主席,專題討論有關材料的撞擊問題。會議剛結束,他又匆忙地趕回巴黎,參加六月初為配合巴黎國際航空展覽而特別開的第四屆國際鋰鋁合金于會議。會上,他被邀請作共同主席。會議主要研究鋰鋁合金于 1992 後,作為新材料用于航空工業的可能性。
詹博士放眼未來,他所指導的新材料研究,必將在今後的航天、運輸、工業及能源節約等方面作出貢獻。
像這樣一位猛人,也許有人以為他是白發蒼蒼的老人吧!但恰恰相反,他是一位眉清目秀,笑口常開,謙遜謹慎,風華正茂的中年男子,今年只有四十五歲。不知他底細的人,以為他是一位普通商人或運動員,因為他生得結結實實,有著健康的膚色。
詹博士的父親詹劍青是黃浦軍校第五期畢業生,是愛國軍人。抗日戰爭爆發,他奉命赴印支組織抗日隊伍。他的母親是名醫張世德。抗日初期,她志願上前線搶救傷員作出成績。她原名張四德,因職業問題,將帶有封建意識的“四德”必為“世德”。後來在越南西貢開設女產科醫院,懸壺濟世。
詹博士在戰火紛飛的 1942 年生于柬埔寨金邊市。他是潮安人,能講得一口流利的廣州話和普通話,這可能有賴于他幼年居住在越南西貢吧。
詹博士有個幸福的家庭,他的賢內助是台灣屏東內埔人,由自醫學世家。他結婚時,由于家長不在身邊,而由當時的台灣省主席黃杰將軍任主婚人。他的夫人也是一位出色地管理專才,現任 CREDITHUTUEL 銀行南特地區總部購買處負責人。
詹博士有二女一子。長女十八歲,現正投考法國國家商等民航學院;次女十一歲,讀初中一年級;小兒七歲,讀小學。虎父無犬兒,在良好的家庭董陶下,我想,他的後代一定會青出于藍而勝于藍的。
詹博士在越南法國國立中學 LYCEE CHASSE LOUP 念完初中,轉大叻 LYCEE YERSIN 讀高中。畢業後赴台灣成功大學攻讀, 1968 年取得機械工程學士文憑後,翌年來法深造。 1972 年獲法國南特大學軒立商業機械工程師文憑; 1978 年赴美,任美國羅德美島省布朗大學客座教授; 1980 年取得法國國家科學博士。是什麼力量促使詹博士攀登一個又一個高峰,奪取雙博士餃頭呢?他說︰“二十年前我初到法國時,看到幾位越裔人士在爭取高級職位時,受到歧視與被排擠,升到講師後就上不去。因而一心要突起駝個藩籬,所以發奮埋頭苦讀。我認為中國人一定要出人頭地,不能被人作為劣等民族看待。”
難能可貴的是,詹博士在取得杰出成就後,在繁忙的學術研究活動中,沒有忘記自己是炎黃後裔,更沒有忘記廣大亞裔難民群眾。每逢巴黎僑社有重大活動,他都盡可能從數百公里外的南特市趕來參加。最使筆者敬佩的是他的發言總是站在華人立場上,為華人講話,呼吁不要忽視華人在各國科技以及社會發展中的貢獻。
為什麼他對僑社這樣熱愛呢?他是有牢固的思想指導的。他說︰“一個人無論你身居何處,無論你在國外取得多大的成就,都來不要忘記自己的血統,不要忘記自己的列祖列宗。在印支淪陷前,這里的華人很少,沒有機會為僑社服務。現在大批難民來法,紛紛組織互助社團,若我不來為僑社做些事,從精神是支持他們,我就對不起自己的祖宗。”他還表明自己做人的原則是忠直、坦白、實干。他說,只要你對僑社有愛心,你就可以為它做出貢獻。
在談到旅法華裔什麼時候才能像美國華裔那樣廣泛地在科學上做出貢獻時,他滿懷信心地說︰“華裔一定能夠在科學上做出成績的,不過要能要到第三代。因為印支華裔來法時間較短,第一代只能做扎根的工作,第二代融入社會,是個過渡,第三代就能普遍出尖端人才。”
詹博士雖雲自己是個實干派,不沿空言。然而,他心中裝的卻是整個歐洲強大目的標。他認為歐洲的中期目標,應盡量為成立歐洲合眾國的目建設,它是歐洲真正獨立的象征。若後期的西歐合眾國真正能成立,在貨幣、護照、關稅、國防等問題上,十幾個國家統一起來,團結起來,它將比甦聯更強,可和美國並駕齊驅。
作為一個西歐華裔來說,筆者同意詹博士的看法,希望西歐有個強大的合眾國。屆時,我們的第三代華裔,可能在建立合眾國的過程中,像詹博士那樣,起著重要的作用。
現在,謹將詹博士的事跡用八句七律詩眼納︰
年輕教授耀他邦,博士餃頭獲一雙。
撞擊科研研撞擊,國防顧問問國防。
成功常記扶僑社,溯本毋忘愛炎黃。
華裔揚威期後代,西歐強大一心裝。
取自:http://diary.wenxuecity.com/diary.php?by=cd&id=0&yearID=2006&monthID=6&dayID=15&currdate=200606&pid=8057&page=1&&c_lang=big5

無意間看到這一篇文章,還沒來得及認識姑婆,姑婆就隨著丈公旅居法國,當然這中間夾雜著很多故事,文章中姑姑才18歲,現在的姑姑已經是某家歐美知名化妝品牌的全亞洲區總管,因為姑婆過世,讓事業有成的姑姑決定回到台灣尋根,也因為這樣才有機會再和姑姑一家認識;上一輩的故事總是那麼有趣卻又如此遙遠,但是看著家人團聚在一起,心中真的雀躍不已;丈公的事業也已經超越所謂的華人佼佼者,即使知識四通八達、見過無數世面的丈公,一提起自己的兒女時,依然流露出引以為傲的神態,想想自己幾代前的醫生世家,在國外功成名就的親戚,回過頭來看看自己,有時候真的很不甘願自己只是台灣的井底之蛙,我一定要飛,飛出這個地方去尋找自己的極限,讓父母有一天在後代面前也可以露出以我和姊姊為榮的眼神,希望未來成功的那一天,也是成為完全被神所使用的奴僕。

11 Nov 2009

我也是有意義的人

If I work hard that becaus I have a big dream


從10/11到現在,每個禮拜都有考試,我不想在像高中一樣渾渾噩噩過日子,每此看到驚人的註冊單,我告訴自己要努力拿獎學金,雖然我知道我永遠都不會是第一,但我知道自己有努力。


我也不想要每個禮拜考試。
分子生物學、發育生物學、訊息傳遞特論、動物生理,考試像噩夢一樣不斷在日夜循環,我也別無選擇的徘徊在考試中,縱使在累我也提起精神走進實驗室,因為我想要走出慈濟時是被刮目相看的!

曾經下決心逼自己每個禮拜都要看PAPER,但到現在都沒進行,考完試我想休息,但接踵而來的考試讓我只能混一個下午;考完試晚上8點多我依然回實驗室把值日生的工作做完。

一張簡單的考試卷就有超過10種pathway要畫,考完試人都癱了,什麼叫做因為考試魂不守舍,我不想要回到國高中當那種倒數前幾名的林宣,那是過去的人生,我不要重蹈覆轍。

看著身邊的人都喝過洋墨水,我也不想安分的待在慈濟,如果我只想像實驗室研究生一樣看ppt考試、看中文譯本讀書、有錯的考古題也不去找答案,那我念大學要幹麻?那我學實驗幹麻?

什麼叫做唸英文是不懂得規劃人生,什麼叫做沒做實驗就是"喔林宣好久不見阿",比起在實驗室看卡通或偷偷跑回家的人,我不懂自己在實驗室是不是如此nonsence,為什麼非要在老師面前抓我尾巴?為什麼每次都要讓我在老師面前難堪?為什麼每次都要擺臉色給我看?為什麼為什麼?

我也不想陷在考試的漩渦,學不好想問清楚又要為難我,我花時間去把自己基礎打好,卻又說我的不是;實驗做不出來也不是我想要的,為什麼非要因此就認為我在混?

我從來沒有要爭取什麼,只是希望有一個自己在大家眼中是有意義的。